我院举行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汇报会

文章来源:国际商务外语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21 浏览次数:738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文件精神,探索课程育人、专业育人途径,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改革,充分发挥研究生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20201218日,外语学院在信息楼311室举办首届研究生博雅讲坛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汇报会。汇报会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邀请上海大学教务部副部长顾晓英教授为全院导师和研究生任课教师做了“建设有温度有智慧的课程思政”的报告。第二个环节由5名研究生任课教师分享了融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的做法和心得体会,顾晓英教授做了点评。交流会由学院杨翠萍副院长主持,温建平院长致辞,副院长王玉、单建国出席,共计50余名教师参加了本次汇报会。


在专家报告环节,顾晓英教授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自查指标体系,首先介绍了上海大学近年来思政课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其次重点介绍了她所领衔的、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通识选修课——从“大国方略”到“时代音画”等系列课程创新思路及做法。这些系列课程用“立德树人”的主线贯穿全课程,采用“项链模式”进行教学,每个专题由2名及以上教师主讲。这种汇多学科专家于一堂、聚多年研究精华于一课的团队授课方式,使课程的各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有机地衔接在一起,形成了教书育人的集成效应,开启了“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的教学创新模式。


讲座中,顾晓英教授还阐释了课程思政的内涵、理念、框架和基本原则,指出“课程思政”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在国家发展和个人前途的交汇点上思考人生”,强调专业课教师要增强思政意识,准确把握不同性质的课程特点,在知识传授中注重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注重知识含量。最后,顾教授总结了自己对课程思政的三点体会,一是做活,也就是创新;二是不要为做而做,也就是要靠内驱力去做课程思政;三是课程思政目标是育人,这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回归。

顾晓英教授长期坚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第一线,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她的教学热情与创新精神受到了我院老师的赞扬。在交流会上,老师们积极发言,与顾教授共同探讨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过程中的疑难与困惑。本次讲座加深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推进我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改革,促进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工作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据悉,顾晓英现任上海大学教务部副部长,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顾晓英工作室”主持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创新中国”课程负责人;主编《大国方略课程直击》等多部专著;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宝钢优秀教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优秀思政工作者、上海市最美思政课教师、上海大学校长奖等多项成果及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