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阐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观念与方法论创新

文章来源:国际商务外语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30 浏览次数:1096


    20201127日,受我院邀请,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刘建军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观念与方法论创新”的学术报告。本场讲座由王卫新教授主持,我院50余教师和学生聆听了讲座。


    刘建军教授结合当前高校教师科研工作中的困境入手,从问题意识、如何提出问题和概念阐释三方面就教师科学研究工作作了精辟阐释。他指出,问题意识是科学研究的先导,找准了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成功了一半。研究问题不是研究领域或范围,也不是方向。教师写作前要反思自己提出了什么问题,发现了什么问题,提出问题的意义是什么,是否满足了国家需要。例如,有学者提出从事美国女黑人研究,问题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美国女黑人群体如何进行有效的斗争?


   关于如何提出问题,刘教授结合实例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第一,题目先用问号。例如,哈默雷特真是人文主义者吗?他叔叔真的是坏蛋吗?中世纪完全是过渡时期吗?第二,国家需要什么。要把研究问题与现实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例如,文学与经济关系的研究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特朗普的出现,是否可以从美国文学研究中有所发现。第三,找出学科研究的盲点与弱点。一般来说,问题有两个层次,一是国家层次,例如,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问题;二是学科上的问题,看某些观点、看法是否合理,大家都说但谁都说不清楚的问题就是好问题。第四,联系自己,从具体作品出发。例如,《老人与海》中老人打渔与学生读书具有类似性,学生大学时代读书就是“打渔”。


    教授最后强调要注意选题中的概念,对概念要做重新阐释。例如,论美国的自由精神,首先需要说清什么叫自由?自由是在物质与精神上的超越,美国不断超越是在超越什么?类似的还有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概念,也写作中需要重新阐释清晰。


    刘教授认为,项目申报要加强研讨,这利于尽早发现错误。研讨中的自我陈述实际就是促进自己思考。要珍惜“没看懂”“我不信”等批判与质疑。写论文的过程实际就是与专家辩论的过程。如果无思路,可以去读经典,在文献作品中找细节与灵感 。


    王卫新教授对刘建军教授的报告做了点评。他指出,刘教授学术观点鲜明,说理透彻易懂,语言风趣生动。我院师生就论文写作与研究中的问题与刘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