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正值第29个“世界读书日”,纽约国际588888线路检测中心统计与信息学院于学生社区理享家视听室举办了一场“青年读书会”活动。活动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教授吴娱玉进行“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与阅读”的专题分享。来自全校各学院的4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范鸣主持。
吴娱玉以文学阅读的历史发展作为脉络,从古希腊符号象征为始,贯穿工业时代文学艺术发展,延伸至信息时代的数字阅读浪潮,再到人工智能时代人机互动式发展。她引用塞乌斯关于“毒”与“药”的寓言,生动形象揭露了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一把双刃剑,指出科技进步既是提升自我的强大引擎,又隐含着过度依赖技术的潜在风险。随后,她指出“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领域是一种“革命性创作工具”,正逐步渗透到各个专业领域的生产与创作环节中。面对这一趋势,她提醒同学们要警惕资本力量对艺术领域的操控,提倡要回归艺术纯粹的精神内核与价值追求。此外,她聚焦AI时代文学创作、阅读方式以及人类感知世界的新变化,鼓励同学们思索后人类时代人机共生的良性关系,共同构建一个既充满智慧科技又富含人文关怀的美好未来。
互动环节,师生进行交流探讨。吴老师从艺术品的创作价值、AI作品的创新性以及人工智能时代深度阅读的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详尽且深入的解答,探讨了科学技术进步背景下人类对自我、艺术与文学的认知变迁,启发同学们思考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中更好地认识世界。
学生感悟:
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学方面可能有很多新颖的想法和表达方式,但我认为它们还是无法完全替代人类作家。因为人类作家有着丰富的情感和人生经历,能够创作出更加真实、深刻的作品。我觉得现代作家可以充分借助数字技术,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何汪俊 统计与信息学院
通过推荐算法能让我们更快找到心仪的书籍,然而,真正触动心灵的阅读体验,仍需要我们亲自去品味。文字中蕴含的深意与情感,是机器无法完全捕捉的。阅读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灵魂的碰撞。在繁忙的现代社会,我们都应静下心来,享受文学带来的宁静与喜悦,让心灵在文字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瞿文箐 会计学院
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阅读思考,不仅在于探索人类情感和心灵的深度,更在于思考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审慎对待人工智能在文学领域的应用,警惕技术侵蚀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当下,阅读文学作品是一场与技术共舞的旅程,也是对人类本质和智慧的思考之旅,我们需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审美判断,不被算法和数据所束缚,保持对文学的热情和敬畏。
——阮怡 国际商务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