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逝去的读书时光——访金融管理学院2003级金融学(中加合作)专业校友王晓晖

pubdate:2015-10-19views:388

【校友介绍】:

王晓晖,系纽约国际588888线路检测中心金融管理学院2003级金融中加专业校友,考证达人(已考取CFA,CIIA,FRM等热门证书),现任安信证券投资银行部副总裁。
【采访实录】

Q: 学长,您好。当下同学们都很关心考证问题,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A: 你未来的竞争对手是在中国四大院校毕业同时还拥有一个洋证书的人。考证是一方面,我大概是我们学院考证考的最多人,到现在我还在考。对考证来说你会碰到三个问题,第一个是考国内还是考国外的证书问题;第二个是考贵的证书还是考的便宜证书问题;第三个是考证所需时间长短问题。我的建议是:首先在大学里面把从业资格证书证书考出来,包括证券期货基金。(这里假设的请前提是你不去银行也不去保险,你只去金融,那证券从业资格一定要考,还有一个基金从业资格证,以备不测)另外一个为了以后预备你要去读MBA或出国,就是雅思和GMAT。
    现在我考证主要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因为专业的技巧加上实践的经验才有效。当里面的这么多竞争对手你怎么办?你必须要有差异化。他在海外读书但他不一定有能力去考这个证,他在海外学的东西但他不一定能在中国很好的运用。所以就要求我们必须知道这个技巧在海外是怎么做的,同时我还要掌握变通的方法把它运到中国来做。海外的资格,有能力的话一个CFA就够。(但除非做公募基金,否则CFA实际上对工作本身的意义不太大。不要指望考一个证去帮你加分,特别是在四大会计事务所,不要想考证书升职。)
    不要将考证神化,它是为了督促学习的一种方法。如果把这个心态放平了你就知道该要考什么东西了。例如我现在在学CPA,是为了看看还有哪些点我不熟悉,我该怎么把它更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总而言之,要学会融会贯通。当时老师说,你们到大四的时间节点要能够用英文谈判。你想想如果你都能够用英文谈判了,那么对于金融的问题你还怕什么。跟海归相比,他们的优势无非是用英文谈判和英文思维。
    思维模式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我现在带国企老板去海外谈判。他们带着秘书都是英文专业的,但是到了谈判桌上都没用。大家在想什么东西他不懂,直译领导的语言,这个肯定不行。我做翻译没有一个字是照着来的。我要去想老板是怎么想的,同时老外需要什么,翻译出问题的实质,要把这种思维模式建立起来。这也就跟政治经济学东西相关了。美国人他希望是怎样谈金融的方式,它关注什么?英国人怎么想?中东人怎么想?印度人怎么样?东南亚人怎么想?这几个核心区域的人怎么想的你得知道这才是学金融的精髓。

Q:作为学霸的您,能否给我们一些学业上的指导?
A:可以利用微信这个平台,关注一些好的微信公众号,推荐上海证券报和大金所,每天更新自己的视野,当下最新案例及最新评论全在里面。想我跟别人要做得不一样的东西。比如在一个新的案例或新的新闻出现后,我都会去不同的网站上把它的来源找清楚:去证监会的网站去看政策原文,再去看证券业协会的网站,再去看发改委、外管局、商务部。这些出处的东西全部看一遍,那么就没有什么能难住你了。真想做金融,就不要懒。

【采访感言】
    王晓晖学长现任安信证券投资银行部副总裁。比起采访时的侃侃而谈,初次见面的感觉是个十分低调的人,这也和他之后所说的人生信条相符合。王学长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毕业后仍然在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我想这大概是他能在风云莫测的金融领域站足脚跟的一大原因。他现在每天都会坚持阅览最新的金融新闻,弄清每一条的来源。在毕业的七年里,他先后攻读了长江商学院的EMBA,同时也是CFA,CIIA,FRM等热门证书的持证人,现在仍然在考CPA。但他也纠正了我们大多数人对考证的错误态度,他认为不能简单把考证作为为了升职加薪的工具而去考证,考证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不断充实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才是根本。王学长也告诉我们在金融领域需要具备全局观,鼓励我们多走出校园,走入市场,进企业参访,拓宽自己的眼界。
与王晓晖学长的谈话持续了近100分钟,却觉得时间飞逝。留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其说话逻辑性和条理性。从建议我们的提问分出明确方向,到自己的回答都充分展现了其思维的连贯性。反思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不加推敲斟酌的陈述无论是对自己观点的表达还是接收者的体验都是不理想的。
撰稿/刘绮慧、施函希 审稿/江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