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宏校长在2018年教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索取号:102730204000-2018-0002发布时间:2018-04-26浏览次数:701

昂扬奋进  开拓进取

努力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大学

 ——在纽约国际588888线路检测中心第一届教代会、工代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行政工作报告

校长  朱国宏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下面,我代表学校行政领导班子,就学校2017年的主要工作和2018年工作重点,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2017年工作

2017年,学校在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教卫党委、市教委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全面学习宣传实践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央31号文件精神,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贯彻落实全国和上海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动市教委专项督查反馈意见整改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和上海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构建“四梁八柱”,精心打造“一体四翼”课程思政体系、全员育人“同心圆”、“明德”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和学生发展中心,扎实推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100项举措。学校根据市教委专项督查反馈意见,扎实推动整改,坚持每月“回头看”,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并对二级单位进行专项督查,确保近中期任务全面完成。

二、对接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智库建设

学校主动对接“双一流”建设任务,成为上海自由贸易港方案的撰写单位,成立“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关系与合作高等研究院、自由贸易港战略研究院、世贸组织讲席(中国)研究院和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全面提高学术影响力和决策咨询水平。学校与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中国-中东欧贸易指数,与上海海事法院签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合作协议。学校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及中央内参录用的决策咨询成果数在上海高校中排名第四。

三、以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711月上旬,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全面对照指标要求,深入推进实施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优化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迎评促建工作得到专家组充分肯定,专家组指出,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需求,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建设和机构建设比较到位,学生社会用人单位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较高,本科生国际化培养工作位居国内同类型、同层次高校前列。

学校成立贸易谈判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精通国际贸易规则与谈判的高端应用型人才。学校成立研究生院,推进商科创新人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初步建成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分类培养和管理的制度体系。

学校获得1个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3门市级精品课程、3个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2个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10个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获得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立项资助;3个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验收获得荣誉称号;组织申报了2个新专业。

四、依托高原学科建设和博士点申报,提升科研与学科建设水平

学校着力推动2高原学科建设,在顺利通过高原第一期建设验收基础上,继续以任务为引领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深入推进博士点申报筹建工作。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4个一级学科评估等级较第三轮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学校新增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获得国家级项目立项19项,省部级项目立项49项,横向课题95;教师发表国际论文23篇,其中国际一类2篇;教师科研成果被决策咨询内参录用30余篇。学校5个区域与国别研究机构获得教育部备案,占市属高校总数的50%

五、以人才工作专项督查为契机,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学校以人才工作专项督查为契机,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制定和修订了20项师资管理制度文件,初步建立起新的教师分类考核评价制度和绩效激励制度。

学校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依托高原学科建设计划,通过年薪制和科研项目聘任制等方式聘用12名专家(其中外籍专家7名),引进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学校新增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高校青年东方学者和上海市浦江人才6名,2名辅导员分别获得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荣誉称号、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

六、坚持立德树人,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校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成立学生发展中心,实施“青领工程”导生计划,以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方式,切实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校不断推进教育国际化战略,各类留学生达2226名,学历留学生达445名,留学生国别超过110个。学校向国外派出交换生418名,向贫困学生发放出国交流资助近500万元。学校继续扎实推进3所孔子学院、4家孔子课堂和1个独立教学点建设,并获批成为市属高校中第二家具有孔子学院储备教师资格的学校。

学校本科招生工作经受住首届“新高考”考验,生源质量稳中有升。就业工作实施精准引导帮扶,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持续向好。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屡创佳绩,获得2017“外研社杯”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全国总冠军、ICCA策划赛冠军、第十四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上海赛区总冠军、2017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等一系列重要奖项。

七、结合新形势新要求,稳步推进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完善与制度建设

学校根据上级政策文件精神,修订规章制度和管理文件196个。学校着重推进人事制度、职称评审制度、绩效工资管理制度、校院两级事权界定等方面改革。学校发布《关于调整内设党政管理机构职能的方案》,建立起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并对各部门工作绩效实施科学考评。学校通过完善财务管理、预算申报与审批和内部审计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内控机制。

八、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办学保障能力

学校不断完善师生住宿、餐饮、交通等公共服务项目,图书馆新馆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古北综合楼投入使用,完成教学楼大修、学生社区宿舍大修和家具更新等项目。学校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制定和颁行资产管理文件3个,其中《无形资产管理办法》和处置规定是上海高校首个此类规范性文件。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学校有序推进校办企业清理规范工作。学校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并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处置预案,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学校被评为2015-2017年安全文明校园,校园安全工作成效明显。

2018年重点工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一流学科建设、一流人才培养和一流成果产出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我们必须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有效破解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瓶颈和体制机制难题,以争创“双一流”的精气神,持续有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2018年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学校推进实施“十三五”规划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并重点推进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按照学校党委整体部署,以十九大重大观点、论断、方针政策为指导,围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管理服务机制开展大调研,以聚焦深化学校办学定位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为落脚点,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查研究和决策咨询报告

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宣传和“三进”工作,继续深入落实全国和上海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大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提升系列计划”为载体,深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着力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全面实施“青领工程”导生朋辈辅导制度,精准对接学生需求,加强服务学生成才的多维制度设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深入推进思政工作重点任务攻坚。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精神,突出师德建设,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抓好本科专业“课程思政”项目建设,实现“课程思政”项目在研究生学位点的全覆盖。

二、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

根据审核评估专家组正式反馈的审核评估报告,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如师资总量不足且结构性短缺等。学校已经制定审核评估整改方案和问题清单,并压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突出学生中心和产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45项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着力构建“1+2+3”跨学科专业群,加强3门精品课程、3门全英语示范课程、3门在线视频公开课程和10门市教委重点课程等建设。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扎实推进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依托实验班加强拔尖人才培养,拓展全球通用商科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内涵。

当下,中央和上海正在大力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市教委也出台了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项目。学校将围绕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汇聚一流教学师资、落实一流教学资源、创新一流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积极申报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项目,形成优质课程群和优秀教学团队,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中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同时,梯队建设年度申报专业与校内一流本科培育专业。通过进一步巩固国际经济与贸易(全英语)和金融学(全英语)2个优势专业,打造经济学、贸易统计和国际经济组织等3个特色专业,发展国际经贸规则新专业,带动校内培育专业发展,逐步将一流本科建设全覆盖至所有专业,形成经、管、文、法、理五大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经济学专业群。

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的分类培养方案,开展学位点自我评估总结。构建研究生教育信息系统,从入校到离校实现研究生教育全过程信息化,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着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战略,进一步夯实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

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智库和实体研究院作用,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关系、自贸区3.0版建设、自由贸易港建设和“一带一路”桥头堡战略等方面加强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成果,着力提升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学术影响力,力争获得国家级重大课题立项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5项、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4-5项。

认真总结第四轮学科评估所反映出的问题和不足,大力开展学科建设,梯队建设重点学科和校内培育学科。扎实推进高原学科建设,切实加强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传统优势学科建设,力争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启动新一轮博士点申报工程,提前谋划、系统推进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工作。

助力孔子学院扩展布点,建立孔子学院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关系与合作高等研究院的联动机制。依托区域和国别研究机构,加强国际合作,紧密结合国家和上海市需求着力开展应用型研究,进一步突出区域与国别研究特色。

四、引育并举,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把人才工程作为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来抓,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专业建设与人才工程形成联动机制。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上海“人才30条”和《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等文件要求,依托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围绕人才工作创新体系建设出台配套政策,在现有“人才旋转门”等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和退出机制,大力推进教师分类考核、分类评价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与国际接轨、适应高层次人才需要的聘任制度和分类管理体系,实施“高峰人才工程”,以实际行动扎实贯彻落实全市人才工作推进会议精神。

坚持引育并举,着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和教学科研团队。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力争引进国家级人才专家1-2名、省部级人才专家1-3名、优秀海归博士10-20名。扎实推进“512人才工程”,加强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着力培养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拔尖人才,力争培育国家级人才专家1-2名、省部级人才专家5-10名、其他人才专家4-9名。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晋升办法,统筹兼顾各学科专业建设发展需求,对优秀教学成果纳入评审条件进行论证。

五、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做好招生就业创业工作

认真做好招生录取相关工作,确保制度公正、运作透明、选才科学。继续保持与本市重点中学的联系沟通,稳定上海优质生源的报考比例。加大外省市招生咨询与宣传力度,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外地优质生源。充分发挥新生奖学金等机制的吸引导向作用。

要将促进就业作为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重要载体,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关切,拓宽就业渠道,推进创新创业,强化指导服务,开展困难帮扶,使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大就业创业帮扶力度,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落细落实。继续优先落实创业学院资源配置,发起成立国内外高校创业学院协作组联盟

六、发挥制度引领功能,全面推进实施绩效考核机制和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完善各二级单位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与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相适应的人事分配制度,建立“预算控制—过程控制—决算控制”的绩效工资分配和监控体制。探索将教师绩效工资与考核评价结果相结合的分配体制,形成对教师教学研究工作的科学的、分类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探索形成校院两级绩效考评工作机制体制。

七、紧密围绕中心工作,进一步推进校园资源整合和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盘活各校区资源,精准服务学校教学科研活动。做好校办企业清理过程中原有功能服务转型。继续实施宿舍大修和家具更新项目,并在前期经验基础上制定更加优化的施工方案。进一步强化校园信息化建设,实现校内各信息系统的数据平台共享。逐步加大电子图书资源在馆藏资源的比例,缓解馆藏空间紧张问题。继续加大图书馆与科研部门的合作,推出符合科研管理需求的情报产品,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服务教学科研的能力。落实新馆设施设备的预算申报、招标与建设工作,同时做好新馆搬迁的前期论证和准备工作。

八、坚持安全稳定为先,进一步推进“文明校园”建设

加强维护稳定形势研判和政治稳定工作前瞻性研究,加强主动建设,完善应急预案,有效应对和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加强食堂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多措并举化解信访矛盾,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大局。提前部署新一轮文明单位创建申报迎评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爱校荣校。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全力确保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各位代表,同志们:

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大学”,是全体师生员工肩负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昂扬的斗志,攻艰克难,共同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谢谢!

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