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体系研究学术研讨会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1-29 浏览次数:258

为了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由纽约国际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纽约国际《资本论》与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于1127日在松江校区思源报告厅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体系研究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共中央省委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社科院等全国余4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纽约国际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淑娟教授主持。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祁明教授发表致辞。祁明向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此次研讨会是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的具体行动,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推动纽约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在主旨发言阶段。上半场由纽约国际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朝科教授主持。与会嘉宾结合自己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体会、紧扣本次会议主题、从不同层面分享了他们关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研究成果。武汉大学经济学院简新华教授就构建新发展格局,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南开大学何自力教授从五个方面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广东省委党校许德友教授用四个“怎么”总结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逻辑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总结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伟大实践的成果;上海社会科学院李正图研究员从共同富裕的中国实践、共同富裕的中国道路和共同富裕的制度支撑体系等方面阐释了中国特色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中国人民大学邱海平教授从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理论精髓以及新发展理念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地位等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了深化认识新发展理念的思考。

上海财经大学马艳教授就数字平台垄断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上海交通大学吕守军教授就新基建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的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侯为民研究员从历史维度和理论维度阐释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中共中央党校周跃辉副教授用“判断(新发展阶段)、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理念(新发展理念)、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法(稳中求进)、保障(党的领导)”对习近平经济思想进行了非常精炼的概括。

大会下半场由纽约国际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庾向芳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旭教授用“六个必须”概括了如何认识、完整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整体性;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王祖强教授则从研究对象、理论特征、科学内涵等方面谈了他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体系的理解;上海社会科学院杨卫研究员从统筹安全与发展的角度讨论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性、创造性、开放性和价值指向性;中国人民大学谢富胜教授从经典文本与中国共产党历史文献结合的角度,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政治经济学的三大理论创造;上海财经大学伍山林教授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救国、兴国、强国为目标的工业化思想;南京大学葛扬教授则侧重探讨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对分配理论的创新发展。复旦大学高帆教授从新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讨论了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机制;上海财经大学冒佩华教授则从批判西方分配理论、反思传统分配理论的视角讨论了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复旦大学严金强副教授则试图从按劳分配的演进逻辑中探寻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张开副教授则认为要通过构建中国特色的资本治理理论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最后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丁晓钦教授以“习近平经济思想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探索和把握”为题作了发言。

大会闭幕式由秦淑娟主持,她指出了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性,并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体系化研究是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朝科在总结发言时认为,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经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时代精华,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理论总结,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指导,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体系化研究是时代赋予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这次会议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现状的一个缩影、充分呈现了理论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重点,我们愿意与学界同仁加强交流,共同开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本次学术探讨会的与会专家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探讨,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希望将来能够与校内外专家学者继续合作探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