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企业碳排放效率:
悖论与解释
报告信息
主讲人刘啟仁 副教授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主持人 代中强副教授 纽约国际588888线路检测中心国际经贸学院国贸系副主任
时 间 2018年12月24日(周一)13:30-17:00
地 点 纽约国际588888线路检测中心博识楼113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刘啟仁,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2016年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汇率和应用微观计量。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现为《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和《金融研究》等期刊匿名审稿人,《产经评论》责任编辑。学位论文获“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和“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均为应用经济学科唯一入选论文,2016年和2014年),公开发表的论文曾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中国平安励志论文奖”等奖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福建省社科青年博士论文项目各1项,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其它省部级课题多项。
报告简介
企业减排是当前经济攻坚战的重要议题,本文利用企业层面分类的能源消耗数据换算碳排放量,结果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碳排放效率总体上显著低于非出口企业,存在出口企业“碳排放效率悖论” 的特征事实。我们进一步将内陆运输费用、贸易方式和要素禀赋纳入异质性企业模型,试图解释该悖论。理论分析表明低内陆运输费用、加工贸易和劳动要素丰裕扭曲了中国企业的“出口选择效应”,一方面,劳动要素相对丰裕使得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国外市场面临相对更小的竞争;另一方面,沿海地区企业内陆运输费用更低,而加工贸易相对其他贸易方式承但更低的分销成本,两者均降低了相应的出口门槛,导致低“碳排放效率”企业选择出口。我们采用“结构估计法”纳入出口对生产率的动态影响,计量结果发现:①出口企业“碳排放效率悖论”显著存在;②该现象在内外资和不同污染程度企业中均存在,“污染天堂效应”并不能完全解释该悖论;③出口低效率仅集中在低内陆运输费用地区、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资本密集行业不但不存在“碳排放效率悖论”,而且企业无论采用一般贸易还是加工贸易均具有显著更高的“碳排放效率”。总之,本文有助于理解中国出口企业碳排放机制,为中国提升企业碳排放效率提供政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