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依依,来自国际经贸学院经济学1001,担任国际经贸学院10级学生一支部书记,班内担任学习委员。她刻苦学习,曾获得2011-2012学年国家奖学金,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前奖学金特等奖,2010-2012年四个学期的校一等优秀学生奖学金,排名专业第一,综合绩点3.70,并获得雅氏企业奖学金,获得校百优学术标兵的称号。
在学术比赛方面,她曾作为队长获得2012年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优胜奖,校第四届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二等奖,同时,她获得了第四届“睿达杯”财会精英挑战赛亚军,第八届上海区县经济论坛杰出英才奖,2011-2012学年暑期社会实践院重点项目,校三等奖,第十一届经贸学院学生学术论文大赛学术研究性论文金奖,同时,她积极申请2012年上海市创新项目,课题为“融资约束与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关系的研究”。
在公益活动方面,参与了“杏林义工”、“热血行动”及震旦博物馆的志愿者服务,并主动参与献血,在同学们身边起到了带头作用。
在工作方面,作为学习委员,她和班长组织了班内的学习小组,针对专业性强,较为困难的科目安排班内学术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教授”,给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补习,同时也是搭建促进班内同学交流的良好平台。在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组织同学召开两周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协调好支部内组织上和宣传上的工作,和支部内的同学一起建立了量化的积极分子评议制度,联系人谈话制度,延续了党章学习小组的优良传统等等。被选为“优秀学生”、“优秀党员”。
戴依依同学如今的表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刚入校时,她也曾积极参与各大学校组织的面试中,却纷纷落选;学校在对数学、英语、计算机分级时,坚定考研的她,一心想考入数学A班,却又失之交臂;身为预备党员的她竞选班内团支书,再次落选。为此,她也迷茫、无助、困惑过,不明白到底为何造成了这样的局面。但“当上帝关了这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正是这样的经历,反而让她静下心来学习,也更加坚定了她在学术上的选择。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在无力改变环境时,只有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在大一时,她上课认真听讲,及时完成课后习题,并进行复习巩固,将全副心力集中在学业之上,终于在期末第一学期学得了3.8以上的绩点。古语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你肯付出,才有可能获得相应的汇报。在大一时,她还与同学一起参加学校的学术论文大赛,并获得金奖。
在大二时,她通过竞选当上了班内的学习委员与支部书记,开始了忙碌的大学生活。她的工作很平凡,是每一个学习委员与支部书记都会做的,但她却将这些工作做到了每一个细致之处。经济学1001有34个同学,国际经贸学院10级一支部有31位党员(包括3名老师)与预备党员同志,在这样两个如此大的集体中,她的工作是基础性的,甚至于很多都是不为人知的。
作为学习委员,她一直思考的是如何在给大家提供学习资料的同时,如何提高大家学习的效率与干劲而不是给大家提供一个不学习的理由。班长在此时提出举办经济学1001学习小组计划,她积极响应,并出谋划策,安排班内学业优秀的同学担任“教授”,传道授业解惑也。
作为支部书记,她认识到支部的任务主要可以分解为组织上有秩序,宣传上有影响,身为书记,在支部两位尽心尽责的委员的帮助,共同努力,将支部从21人的队伍发展到32人,并且制定了初步施行了联系人谈话、积极分子评分等制度,严把质量关,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在这两个大集体中,她很好地平衡了工作,为大家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也践行着她作为党员当初的誓词。
人生本就是起起伏伏,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
在大二期间,她积极参与各项学校内外的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着一个项目分析,她可以熬夜到夜里两三点;为着一个更好的成果,她可以无时无刻地想着改进方法;为着暑期的实践,她和队友们顶着炎炎夏日,四处走访。对于她而言,各种的活动都是对能力的一种提升,在比赛中是不是队长不重要,是不是做得多不重要,重要的是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加强与组员的交流,在平凡里做到不平凡一直是她的信念。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能力,展示能力,组织宣传能力都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同时,随着这些活动的进行,她也有幸结识很多经贸学院的优秀学子。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三人行,必有吾师,与这些优秀的同学们接触,也让她从中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从而将其转化为正能量,成为提升自我的动力。
学术一直是她的梦想,大学她不曾放松过自己的学习。学习的成绩来自努力,来自于平时的积累。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未来,并为着这些目标做出不懈努力。她作为队长积极申请2012年上海市创新项目,课题为“融资约束与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关系的研究”。 她做的事情平凡吗?的确很平凡。她所做的就是一个一般大学生应该做的,学习、工作、实践、公益等等。但她却认真地多做了一点点,正是这多出来的一点点,让她与众不同。
在学术比赛方面,她曾作为队长获得2012年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优胜奖,校第四届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二等奖,同时,她获得了第四届“睿达杯”财会精英挑战赛亚军,第八届上海区县经济论坛杰出英才奖,2011-2012学年暑期社会实践院重点项目,校三等奖,第十一届经贸学院学生学术论文大赛学术研究性论文金奖,同时,她积极申请2012年上海市创新项目,课题为“融资约束与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关系的研究”。
在公益活动方面,参与了“杏林义工”、“热血行动”及震旦博物馆的志愿者服务,并主动参与献血,在同学们身边起到了带头作用。
在工作方面,作为学习委员,她和班长组织了班内的学习小组,针对专业性强,较为困难的科目安排班内学术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教授”,给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补习,同时也是搭建促进班内同学交流的良好平台。在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组织同学召开两周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协调好支部内组织上和宣传上的工作,和支部内的同学一起建立了量化的积极分子评议制度,联系人谈话制度,延续了党章学习小组的优良传统等等。被选为“优秀学生”、“优秀党员”。
戴依依同学如今的表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刚入校时,她也曾积极参与各大学校组织的面试中,却纷纷落选;学校在对数学、英语、计算机分级时,坚定考研的她,一心想考入数学A班,却又失之交臂;身为预备党员的她竞选班内团支书,再次落选。为此,她也迷茫、无助、困惑过,不明白到底为何造成了这样的局面。但“当上帝关了这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正是这样的经历,反而让她静下心来学习,也更加坚定了她在学术上的选择。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在无力改变环境时,只有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在大一时,她上课认真听讲,及时完成课后习题,并进行复习巩固,将全副心力集中在学业之上,终于在期末第一学期学得了3.8以上的绩点。古语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你肯付出,才有可能获得相应的汇报。在大一时,她还与同学一起参加学校的学术论文大赛,并获得金奖。
在大二时,她通过竞选当上了班内的学习委员与支部书记,开始了忙碌的大学生活。她的工作很平凡,是每一个学习委员与支部书记都会做的,但她却将这些工作做到了每一个细致之处。经济学1001有34个同学,国际经贸学院10级一支部有31位党员(包括3名老师)与预备党员同志,在这样两个如此大的集体中,她的工作是基础性的,甚至于很多都是不为人知的。
作为学习委员,她一直思考的是如何在给大家提供学习资料的同时,如何提高大家学习的效率与干劲而不是给大家提供一个不学习的理由。班长在此时提出举办经济学1001学习小组计划,她积极响应,并出谋划策,安排班内学业优秀的同学担任“教授”,传道授业解惑也。
作为支部书记,她认识到支部的任务主要可以分解为组织上有秩序,宣传上有影响,身为书记,在支部两位尽心尽责的委员的帮助,共同努力,将支部从21人的队伍发展到32人,并且制定了初步施行了联系人谈话、积极分子评分等制度,严把质量关,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在这两个大集体中,她很好地平衡了工作,为大家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也践行着她作为党员当初的誓词。
人生本就是起起伏伏,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
在大二期间,她积极参与各项学校内外的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着一个项目分析,她可以熬夜到夜里两三点;为着一个更好的成果,她可以无时无刻地想着改进方法;为着暑期的实践,她和队友们顶着炎炎夏日,四处走访。对于她而言,各种的活动都是对能力的一种提升,在比赛中是不是队长不重要,是不是做得多不重要,重要的是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加强与组员的交流,在平凡里做到不平凡一直是她的信念。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能力,展示能力,组织宣传能力都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同时,随着这些活动的进行,她也有幸结识很多经贸学院的优秀学子。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三人行,必有吾师,与这些优秀的同学们接触,也让她从中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从而将其转化为正能量,成为提升自我的动力。
学术一直是她的梦想,大学她不曾放松过自己的学习。学习的成绩来自努力,来自于平时的积累。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未来,并为着这些目标做出不懈努力。她作为队长积极申请2012年上海市创新项目,课题为“融资约束与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关系的研究”。 她做的事情平凡吗?的确很平凡。她所做的就是一个一般大学生应该做的,学习、工作、实践、公益等等。但她却认真地多做了一点点,正是这多出来的一点点,让她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