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治理动态
2022年 五月刊
国际经贸治理与中国改革开放联合研究中心(SC-GTEG)
纽约国际588888线路检测中心国际经贸治理与中国改革开放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智库)成立于2013年,是首批上海高校智库之一。智库以中外合作为基础,以世界贸易组织讲席为学术支撑,集中了世贸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等国际组织以及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智库的研究力量,以国内外研究团队联合研究为主要工作方式,旨在为中国参与国际经贸治理和改革开放提供经济与贸易相关政策咨询建议。
Shanghai Center for Global Trade and Economic Governance (SC-GTEG)
Founded in 2013, SC-GTEG was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university think tanks established at Shanghai. It is based on the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especially collabor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think tanks in the field of trade and economics. With the academic support from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hairs Programme (WCP), it pools research sources from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UNESCAP), as well a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well-known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think tanks. It is to be a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think tank that depends on collaborative research betwee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xperts. It aims to provide trade and economic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trade and economic governance as well 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目录
一、WTO快讯
(一)四大国际机构联合举办贸易补贴主题会议
摘要:5月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WB)和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举办线上会议,发布了联合撰写的贸易补贴报告,并在会上重点讨论了贸易补贴相关问题及应对措施。
报告以“补贴、贸易与国际合作”为题,主要侧重于可能产生有害国际影响的补贴,特别是可能扭曲贸易和投资的补贴,包括政府直接支出、税收优惠、股权注入、优惠贷款等。报告指出,频繁的补贴使用导致近年来反补贴措施的使用次数显著增加。报告同时强调了各组织关于补贴的现有信息总体上很薄弱,因此需要在补贴方面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以提高全球贸易的开放性和可预测性。
WTO副总干事冈萨雷斯(Anabel Gonzalez)表示,补贴会扭曲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发展并破坏贸易发展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进而削弱公众对贸易自由化发展的信任与支持。随着全球价值链、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气候变化、新冠疫情等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爆发,补贴逐渐成为应对经济停滞和全球卫生紧急情况的重要举措,因此需要重点关注贸易补贴问题,进而推动全球经济复苏。
(二)李成钢大使在TRIPS理事会非正式会议上的发言
摘要:2022年5月6日,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RIPS)理事会非正式会议上,世贸组织成员就美国、欧盟、印度和南非四方在非正式进程中关于新冠疫苗知识产权豁免问题达成的成果文件进行了讨论。
根据目前的四方成果文件,适格成员可以在符合该文件规定的情况下,对TRIPS协议第28.1条规定的权利进行限制,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所需为限,授权使用生产和供应新冠肺炎疫苗所需的专利标的。其中,关于“适格成员”,该文件给出了两种定义,第一种定义为“所有发展中国家成员均为适格成员,同时鼓励有能力出口疫苗的发展中国家成员选择主动退出本决定”,第二种定义为“在2021年出口新冠肺炎疫苗剂量超过世界出口量10%的的发展中国家成员不属于适格成员”。
对此,我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的李成钢大使表示,中国不能接受“适格成员”的第二种定义,这种不合理、武断的标准,不仅会向外界发出错误的信号,也会对未来谈判产生系统性影响。此外,李成钢大使表示,中国始终是支持者,并且,中国始终认为,WTO的任何谈判,包括正在进行的知识产权豁免谈判,都应遵循开放、透明和包容的原则,中方支持将该文件作为此后讨论的基础,但在讨论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并妥善解决包括中方在内的各成员的主要关切。
(三)总干事伊维拉与联合国主要机构负责人就MC12前的关键问题交换意见
摘要:5月12日,WTO总干事伊维拉(Ngozi Okonjo-Iweala)出席联合国行政首长协调理事会春季会议,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首次召开的行政首长协调会线下会议。
会上伊维拉表示,贸易合作对应对粮食价格飙升和新冠疫情等全球挑战至关重要,并敦促联合国主要机构负责人应当支持WTO各成员方努力在即将召开的MC12上为取得成果。伊维拉表示,当前全球面临国际安全、食品、环境和气候、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持续挑战,而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实现世界各地人民盼望的公平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和建立环境可持续性所需的政策解决方案之一。伊维拉强调,在MC12上取得成果对重建公众对国际合作和多边机构的信心至关重要。
(四)WTO组织推动就渔业补贴达成全球协议
摘要:5月16日,以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和皮尤慈善信托基金官员为代表的近200个环保组织向世贸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韦拉(Ngozi Okonjo-Iweala)提交了一封信函,旨在呼吁世界各国政府尽快达成协议,逐步取消有害渔业补贴。
根据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明德路基金会(Minderoo Fundation)数据显示,全球海洋鱼类种群中有近一半被过度捕捞,近十分之一处于濒危的边缘。此外,研究人员无法持续获取占全球一半渔获量的某些鱼类种群的评估数据。研究人员估计,2.6亿人的生计直接或间接依赖于海洋渔业。
世贸组织成员将于5月16日至20日举行密集的谈判,旨在遏制有害的渔业补贴。根据上届部长级会议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14.6(到2020年,禁止某些助长过剩产能和过度捕捞的渔业补贴,取消助长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捕捞活动的补贴,避免出台新的这类补贴,同时承认给予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合理、有效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应是世界贸易组织渔业补贴谈判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授权,谈判人员将达成协议以消除对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的捕捞活动的补贴,并禁止某些导致产能过剩和过度捕捞的渔业补贴,谈判也会涉及特殊和差别待遇。
(五)WTO副总干事冈萨雷斯:“贸易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摘要:5月19日,在美洲协会和美洲理事会主办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贸易与环境活动上,副总干事安娜贝尔·冈萨雷斯(Anabel González)强调了开放和可预测的贸易的重要性,尤其在帮助美洲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获得气候友好型解决方案和打入绿色供应链方面。
冈萨雷斯呼吁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贸易官员充分利用世贸组织作为与合作伙伴讨论碳边境调整和其他气候措施的贸易影响的平台,并努力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挑战,以避免分裂和摩擦。她补充说,世贸组织将在气候变化领域开展工作,比如去促进环境产品和服务的贸易,改革对环境有害的补贴,进一步支持循环经济,打击塑料污染等。
冈萨雷斯观察到,许多新兴的绿色和循环商业模式依赖于数字工具,租赁和共享系统以及遵守可持续发展标准来创造价值。她说:“贸易官员可以通过减少服务和数字贸易壁垒,以及与国内利益相关者和国际合作伙伴合作,加强各国的标准和质量基础设施,帮助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绿色企业扎根并加入可持续供应链。”
(六)由于乌克兰冲突和疫情影响,世贸组织商品晴雨表仍然持平
摘要:根据最新的世贸组织商品贸易晴雨表,乌克兰的冲突以及中国最近与大流行有关的封锁似乎正在抑制2022年上半年的全球商品贸易。目前商品晴雨表的读数为99.0,仍略低于该指数的基线值100,这是实时指标的前瞻性综合指数,表明商品贸易继续缓慢增长。货物贸易晴雨表是一个综合领先指标,提供相对于传统贸易量统计数据的近期趋势的商品贸易轨迹的实时信息。100的读数表明增长符合中期趋势;大于100的值表示高于趋势增长,而低于100表示相反。
乌克兰冲突始于2月下旬,引发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这降低了各国实际收入并降低经济增长幅度。中国为抗击新一轮新爆发的COVID-19而实施的大规模封锁措施进一步扰乱了贸易和生产。4月份,WTO预测2022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增长3.0%,低于去年10月预测的4.7%。目前的晴雨表读数与4月份的预测大致一致,但对于目前数据应谨慎解释。
二、WTO案例评析
(一)DS603:澳大利亚——针对中国某些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措施
澳大利亚 ——某些产品的AD/CVD (中国) | |
案号 | DS603 |
申诉方 | 中国 |
应诉方 | 澳大利亚 |
第三方(原始程序) | 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欧洲联盟;印度;日本;大韩民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挪威;俄罗斯联邦;新加坡;瑞士;中华台北;英国;美国;越南 |
涉及条款 | 《反倾销协定》第2.1条、第2.2条、第2.2.1.1条、第2.2.2条、第2.4条、第9.3条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1994)第6.1条,第6.2条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第1.1款(a)(b)项、第2.1款(c)项、第11.1条、第11.2条、第11.3条、第14条(d)项 |
日期 | 请求咨询:2021年6月24日 请求小组:2022年1月13日 小组成立:2022年2月28日 |
争议措施 | 澳大利亚对进口原产于中国的某些产品,特别是风塔、深拉不锈钢水槽和铁路车轮实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 |
摘要:中国提交了第二份设立WTO争端小组的请求,以审查澳大利亚对从中国进口的风塔、不锈钢水槽和某些铁路车轮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以及对从中国进口的不锈钢水槽的反补贴措施。中国首次要求设立小组成员的请求在1月25日的DSB最后一次会议上被阻止。
中国表示,其请求中提出的问题凸显了澳大利亚在履行世贸组织有关协定规定的义务方面的一系列持续和长期失败。中国表示,贸易救济调查和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商做出的决定缺乏事实依据,解释不透明,在法律上不受纪律约束。澳大利亚表示,澳大利亚的贸易救济制度是独立,透明,非歧视和基于证据的,并补充说,澳大利亚相信其在启动和进行调查时遵守了世贸组织的义务并补充其仍然准备通过双边讨论与中国解决这一问题。
DSB同意成立一个小组。欧盟、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瑞士、挪威、新加坡、韩国、印度、中华台北和日本保留其参与诉讼的第三方权利。
(二)DS379:中国诉美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案
案名 | 美国-对部分中国产品征收最终反倾销反补贴税案 |
案号 | DS379 |
申诉方 | 中国 |
应诉方 | 美国 |
第三方(原始程序) | 阿根廷;澳大利亚;巴林王国;巴西;加拿大;欧洲共同体;印度;日本;科威特国;墨西哥;挪威;沙特阿拉伯王国;中华台北;土耳其 |
涉及条款 | GATT1994第一条和第六条、《SCM协定》第1、2、10、12、13、14、19和32条、《反倾销协定》第1、2、6、9和18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 |
日期 | 请求磋商:2008年9月19日 请求专家组:2008年12月9日 专家组成立:2009年1月12日 专家组报告:2010年10月22日 上诉机构报告:2011年3月11日 |
争议点概要 | 关于公共机构的认定;关于补贴的专向性的认定;利益计算中使用的外部基准;“双反”措施同时适用时的双重计算问题 |
1、案件事实
2008 年9 月19 日,中国根据DSU 第4 条、GATT 1994 第23.1 条、《反补贴协定》第30 条和《反倾销协定》第17 条就美国商务部对我国圆形焊接碳质钢管、新型非公路用充气轮胎、薄壁矩形钢管和复合编织袋四种产品征收最终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请求与美国磋商。因磋商未果,中国于2008 年12 月9 日根据DSU 第4.7条和第6 条、GATT 1994 第23.2 条、《反补贴协定》第30 条和《反倾销协定》第17 条请求设立专家组。2009 年3 月4 日,WTO 总干事根据中国的请求指定三名专家组成专家组。阿根廷、澳大利亚、巴林、巴西、加拿大、欧盟、印度、日本、科威特、墨西哥、挪威、沙特阿拉伯、中国台北和土耳其保留作为第三方介入专家组程序的权利。
专家组经审理后于2010 年10 月22 日发布基本不利于中国的报告,我国不服而就其中的公共机构、专向性、利益计算基准和双重救济四个问题提起上诉,上诉机构经审理后于2011 年3 月11 日发布报告。上诉机构支持我国关于“公共机构”和“双重救济”问题的主张,推翻了专家组关于公共机构和双重救济的错误解释的裁决。
2、主要法律争议
本案中,中美双方就“双重救济”是否违反WTO规则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专家组做出了支持美方的裁决。上诉机构全面推翻了专家组裁决。
对于本案的一个关键词“双重救济”,涉及案件的“事实”,各方没有争议。中美双方及专家组和上诉机构一致认为,使用非市场经济方法,对某种产品同时征收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有可能出现“双重救济”(double remedy)问题。如果部分倾销幅度来自对出口产品的补贴,则根据非市场经济方法计算出来的反倾销税便是既补救了倾销又补救了补贴。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同时在这种产品上适用反补贴税,该补贴就可能被“抵消”了两次,即一次是通过反倾销税,另一次是通过反补贴税。
但是专家组认为,双方援用的反补贴协定第19条第4款和第19条第3款适用的对象是反补贴税,而不是反倾销税;进口国只要按照反补贴调查程序认定了补贴的存在并且按照补贴数额征收,就没有违反《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而没有必要考虑该项补贴是否已经被别的措施抵消的问题。也就是说,反补贴是反补贴,反倾销是反倾销;在反补贴的时候考虑反倾销的问题,于法无据。
上诉机构敏锐地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对第19条第3款进行了详尽的解释。上诉机构认为,该款“适当数额”(appropriate amount)中的“适当”一词,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补贴所造成的损害而言的;如果损害不复存在,那么就不能说反补贴税的数额是适当的。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针对相同产品、抵消相同补贴的反倾销税,反补贴税数额的适当性便无法确定。反补贴税代表了全部补贴数额,而反倾销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据相同的补贴计算的,并且同时征收以消除对国内产业的相同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反补贴税的数额就不可能是“适当的”。按照非市场经济方法计算出来的倾销幅度,有可能包括了一些属于补贴的组成部分。上诉机构认定:双重救济,即同时征收反补贴税和按照非市场经济方法计算出来的反倾销税,两次抵消相同的补贴,不符合第19条第3款。
通过这样的分析,上诉机构在反补贴和反倾销之间建立起了“桥梁”,使得两个事项联系起来。我们感到,上诉机构认为,对同一补贴两次抵消的情况是不合常理的,应当予以禁止。这背后反映了上诉机构的价值观和使命感,即这种情况不符合多边贸易体制的宗旨,而如果上诉机构对此不予纠正,WTO体制内就几乎没有其他机会了。
本案中,上诉机构还纠正了专家组对于“公共机构”的解释。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1条)所指的补贴,是“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public body)提供的财政资助”。本案中,涉及反补贴调查的公司,从国有公司购买了热轧钢、橡胶和石化产品等作为原材料,并且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了贷款。负责反补贴调查的美国商务部认为,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属于“公共机构”。专家组查找了字典含义,分析了既往案例,还解释了该协定的宗旨和目的,认为“公共机构”应理解为由政府控制的实体。对于国有公司,政府所有权就是表明政府控制的一个高度相关、潜在决定性的证据。专家组举例说,在通常经济活动中,有公司“控制性权益”这一概念。在一个公司中,控制性权益是指拥有51%的投票权。也就是说,所谓“控制”公司,就是指具有多数所有权。这一概念也适用于政府所有的公司。因此,政府的多数所有权是表明政府控制以及判断一个实体是否为公共机构的清晰、高度明示的证据。而在本案中,有关公司恰恰是由政府拥有多数所有权的。这样,专家组认定,这些公司属于“公共机构”。对于国有商业银行,事实表明,政府拥有大多数股份,并且对其经营实行重要干预。根据上述“政府控制论”,专家组认为,这些银行也属于“公共机构”。
上诉机构经过分析认为,“公共机构”与“政府”有某种共性,协定所指的公共机构必须是拥有、行使或被授予政府权力的实体。当然,政府与政府不尽相同,公共机构与公共机构也不完全一样。专家组和调查机关在判断某项行为是否属于公共机构的行为时,应当审查该实体的核心特点及其与政府的关系。除非在法律文件中有明确授权,实体与政府之间仅仅有形式上的联系是不够的。例如,政府是某一实体的主要股东,并不能表明政府对该实体的行为有实质性的控制,更不用说表明政府授予该实体以政府权力了。但是,如果证据表明政府实施多种控制,并且此种控制权被实质性地实施,则也许可以推定该实体正在行使政府权力。上诉机构说,专家组虽然认为政府所有权是高度相关的,但没有进一步澄清“控制”一词的含义。专家组所依据的是公司里的“控制利益”这一日常财务概念。从以上分析看,政府控制实体,其本身不足以证明实体属于公共机构。因此,上诉机构认为专家组对“公共机构”的解释缺乏适当的法律依据,从而推翻了专家组的这一认定。
上诉机构这一裁决的重要意义是,“政府控制”和“国有”等等,都不是确定“公共机构”的标准;确定一个实体是否为“公共机构”,应当看其是否“拥有、行使或被授予政府权力”,从而防止了将“公共机构”扩大化的现象。可以看出,上诉机构对“公共机构”的解释,是更为严谨的。
3、简要评析
DS379案是美国商务部对我国四种产品(矩形钢管、标准钢管、复合编织袋、非公路用轮胎)发起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我国将该案提交WTO争端解决机构,要求启动专家组程序,并最终在“公共机构”“双重救济”两个重要问题上胜诉。本案的意义有三点:一是展现了中国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积极性;二是证明了我国法律人才的应诉能力;三是对专家组和上诉机构今后的裁决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同时,该案也使我国意识到国内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在应诉时举证能力不足等问题,今后应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便更好地维护我国对外贸易的利益。
三、经贸规则动态
(一)美国商务部启动对俄罗斯市场经济地位的审查
摘要:2022年5月6日,根据美国商务部发布的一份备忘录,美国商务部启动了对俄罗斯市场经济地位的审查,被美国商务部认定为“非市场经济”的国家将被征收更高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
根据《1930年关税法》第771条的规定,美国商务部在市场经济评估中应当考虑以下六个因素:(1)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否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2)工资率是否通过劳资双方的自由谈判决定;(3)是否允许设立合资企业或以其他形式进行投资;(4)政府控制生产资料的程度;(5)政府控制资源分配和价格及产出决定的程度;(6)当局认定应当予以考虑的其他因素。美国商务部在2022年5月6日发布的备忘录表示,根据俄罗斯过去三个月内实施的政策,上述六个因素中除了工资率以外的其他五个因素均受到了近期政策变化的影响。
此前,美国商务部曾于2021年10月在尿酸硝酸铵化肥贸易救济案件中完成了对俄罗斯市场经济地位的审查,认为俄罗斯虽然未能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但尚不足以被认定为“非市场经济”。
(二)美国和东盟举办特别峰会
摘要:2022年5月12日,美国总统拜登(Joseph Robinette Biden Jr.)在华盛顿特区接待了东南亚国家联盟领导人,双方在华盛顿特区举行了美国-东盟特别峰会。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了一项超过1.5亿美元的倡议,以加深美国与东盟的关系,倡议的部分内容概述如下:
(一)将以可持续的方式帮助东盟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清洁能源转型,实现包容性经济繁荣。
(二)支持美国和东盟的教育和文化交流,促使更多东盟国家的公务员、学生、学者、政府关于和民间社会领袖前往美国进行培训、学习和交流。
(三)扩大双方的海上合作,帮助东盟国家打击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的捕捞活动,增加美国海军陆战队在东南亚海商执法机构的支持。
(四)合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推进东南亚地区新冠肺炎疫情、结核病和其他空气传播疾病的早期检测和防御平台建设。
(三)美国商务部宣布暂停对乌克兰征收钢铁关税
摘要:5月9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宣布暂停对乌克兰钢铁征收一年关税。雷蒙多部长在声明中强调钢铁行业对于乌克兰经济的重要性,指出俄乌冲突中部分乌克兰钢铁厂正受俄罗斯重点打击,为帮助乌克兰从俄乌冲突中恢复经济,美国将暂停征收从乌克兰进口钢铁关税一年,此举旨在向乌克兰表明美国对其的支持。
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商务部迅速制定和实施了多种出口管制和其他限制措施,影响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武装能力。美国商务部在其实体名单中增加了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其他多个国家的260个政党。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与2021年同期(2月24日至4月29日)相比,受美国新出口许可要求约束的美国对俄罗斯出口商品类别的价值下降了97%;与2021年同期相比,美国对俄罗斯的出口总额下降了约79%。
(四)RCEP生效首季贸易促进成效显著
摘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已自2022年年初开始正式生效实施,通过观察个成员国在RCEP生效后的贸易数据可以看出,RCEP对区域贸易的促进成效显著。
根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总值为2.8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占同期中国外贸总值的30.4%。泰国在2022年第一季度中对RCEP成员国的贸易总额为27040.34亿泰铢,增长了23%。在出口方面,增长较高的国家市场为: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韩国。并且,泰国对RCEP成员国出口的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工业产品持续增长,泰国的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糖、加工鸡肉、饮料、木薯产品、橡胶、塑料颗粒、成品油以及计算机、设备和组件等。
(五)美国启动对华加征关税复审程序
摘要: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于5月3日宣布,四年前依据所谓“301调查”结果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两项行动将分别于今年7月6日和8月23日结束。即日起,该办公室将启动对相关行动的法定复审程序。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当天发表声明说,将告知那些受益于对华加征关税的美国国内行业代表相关关税可能取消。行业代表可分别在7月5日和8月22日之前向该办公室申请维持加征的关税。该办公室将依据申请对相关关税进行复审,复审期间将维持这些关税。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5月2日在出席活动时表示,美国政府将采取一切政策手段以抑制物价飙升,暗示削减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将在考虑范围之内。
(六)美国宣布正式启动印太经济框架
摘要:2022年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日本东京与十几个合作伙伴一起启动了印太经济框架,并在白宫官网发布了相关情况说明。
与美国一起启动印度-太平洋经济繁荣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for Prosperity,简称“IPEF”)的合作伙伴包括:澳大利亚、文莱、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其与美国共同代表了世界GDP的40%。根据白宫的情况说明,美国是一个印太地区的经济大国,扩大美国在该地区的经济领导地位对美国工人和企业,以及该地区的人民都有好处。印太经济框架将加强美国在这个关键地区的联系,以勾勒未来几十年的技术创新和全球经济。该框架将为美国和印太地区的家庭、工人和企业创造一个更强大、更公平、更有弹性的经济。
根据白宫的情况说明,该框架将重点关注四个关键支柱(互联经济、有弹性的经济、公平经济、清洁经济),以建立高标准的承诺,深化美国与印太地区的经济交往。
(七)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联合声明
摘要: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简称“TTC”)联合主席——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玛格丽特·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s),以及欧盟专员蒂埃里·布雷顿(Thierry Breton),于2022年5月16日在巴黎·萨克雷举行贸易和技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由欧盟理事会主席国法国任东道国,并代表美国和欧盟发表联合声明。
会议暂缓传统议题,大篇幅关注俄罗斯相关话题。联合声明表示,自去年9月的第一次会议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欧盟和美国致力于捍卫乌克兰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而TTC将对俄出口管制和制裁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合作水平。联合声明还特别提到,俄乌战争打乱供应链,进一步扰乱了芯片的关键材料氖和钯的供应,这重新激发了美欧加强合作的决心。为此,双方准备了一系列新的、即将采取的举措。
总体来说,在这份47页的联合声明中,介绍了10个主要成果:半导体等重要产品的供应链弹性,应对俄罗斯的“虚假信息”,还将就“强迫劳动”展开新的对话,同时还要讨论让西方摆脱其他国家太阳能电池板和稀土磁铁的问题。另外,还包括为可信赖的人工智能和风险管理制定评估和测量工具的联合路线图,以及关于隐私增强技术的共同项目等方面。
四、研究报告
(一)经合组织分析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影响
摘要:5月,经合组织发布研究报告,通过对各国劳动力、消费、贸易和财政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评估新冠疫情及各国政策措施对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影响。
报告指出,新冠疫情对人类健康和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各国政府为遏制疫情传播和促进经济复苏采取了大量多样化的政策措施,除限制人员的国内国际流动外,部分政府还采取了前所未有的财政政策促进收入、就业,避免疫情导致经济崩溃。多种政策加上消费者需求的转变,揭示了全球贸易的瓶颈与脆弱性,对国际贸易参与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异质性影响。
通过将新冠疫情相关的四个主要因素——劳动力市场变化,消费需求转变,贸易成本的变化,以及财政政策措施——纳入METRO模型,报告分析得出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包括:一是尽管各国政府采取措施缓和新冠疫情的部分影响,全球实际GDP仍下降了约2.3%;二是疫情导致全球贸易总量下降6%,其中服务贸易比货物贸易受冲击程度更大;三是消费者需求从户外休闲活动转向家庭娱乐产品,并促进了相关生产。
(二)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分析各国粮食出口限制措施的影响
摘要:5月,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表文章,梳理了俄乌冲突后国际粮食贸易中新增的贸易保护政策,对这些政策的影响做出评估,并呼吁各国政府避免贸易保护主义蔓延升级。
文章指出,各国粮食贸易政策通常对全球粮食价格变动十分敏感,在新冠疫情初期,许多国家出于对粮食供应短缺的担忧,积极采取相应贸易政策以满足国内需求,但出于预期而采取的贸易政策很快就因局势稳定而趋于平缓。文章指出,俄乌冲突从根本上改变了局势,自俄乌冲突开始至4月7日,全球共实施了67项有效新贸易措施,其中超过半数是出口禁令和出口许可要求,其次是进口禁令和进口配额及关税削减措施。不断升级的贸易干预措施使得其他国家政府实施新的出口限制进行报复,进一步加剧了俄乌冲突造成的粮价飙升,造成“乘数效应”。这种价格效应的经济代价十分巨大,并可能引发进一步的政策行动。研究表明,仅俄罗斯、塞尔维亚和北马其顿等小麦出口小国在俄乌冲突期间实施的小麦出口禁令,已导致全球小麦价格上涨7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虽然战争对粮食价格的影响难以进行管理,但各国政府可以联合行动避免灾难性后果。报告建议美国、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等粮食出口大国联合做出明确声明,确保不会限制粮食出口,保证资金在粮食市场的顺利运作,以维护全球粮食市场及相关市场的稳定。
(三)世贸组织发布《最不发达国家加入世贸组织——挑战和机遇》研究报告
摘要:世贸组织于5月24日发表了一份文件,探讨了加入世贸组织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影响,并根据作为最不发达国家加入世贸组织的九个国家的经验,为最不发达国家加入世贸组织确立了最佳做法。该研究报告追溯了世贸组织对最不发达国家加入问题采取的做法的演变,并概述了加入过程中的各个步骤。该文件还简要审查了最近加入世贸组织的最不发达国家成员的经济表现,以了解它们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情况。
该文件在其结论性意见中指出,最不发达国家参与的加强有助于世贸组织日益普遍化,并使世贸组织的既定目标更接近实现,包括削减生活费用和提高生活水平、帮助各国发展、给予弱者更强的发言权以及促进和平与稳定的目标。
最后,该文件提到脱离最不发达国家地位,这应被视为一项重要成就,而不是特权的威胁或丧失。报告还突出表明,由于最不发达国家尚未充分享受世贸组织制度的全部好处,最不发达国家地位的脱离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挑战。
(四)世贸组织报告:2021年第四季度中间产品出口持续增长
摘要:根据世贸组织5月2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2021年第四季度世界中间产品(IG)出口继续增长,同比增长21%,延续了全年的上升趋势。然而,增长速度低于第三季度的27%和第二季度的47%。
2021年第四季度,亚洲和非洲对供应链的工业投入出口同比增长24%以上,而欧洲的投入出口增长了18%。北美的IG出口增长了14.5%,主要得益于对中国的大豆出口。然而,南美洲和中美洲的IG出口下降了12%,主要由于巴西对中国的铁矿石和大豆出口减少。
就价值而言,中国在第四季度继续成为最大的IG出口国,出口的产品价值为4180亿美元。在2021年第四季度排名前15位的IG出口国中,比利时(39%)和英国(34%)的增长率最高。马来西亚跻身前15名,同比增长28%,其中四分之三的国内生产投入品运往亚洲伙伴。按价值计算,第四季度最大的IG进口国是中国(4390亿美元)和美国(2680亿美元)。在排名前15位的IG进口商中,印度的增长率最高(42%)。
(五)联合国发布《2022年中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
摘要:5月18日,联合国发布《2022年中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今年1月发布的4%大幅下调至3.1%。报告称,此次下调经济增长预期主要是由于俄乌冲突导致全球粮食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剧通胀压力,进一步阻碍了脆弱的经济复苏势头。
从发达经济体的情况来看,根据报告预测,受俄罗斯能源供应影响最直接的欧盟今年经济增幅预计将仅为2.7%,远低于1月预测的3.9%;美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为2.6%和1.8%,与1月预测数据相比也大幅下调,主要原因是通胀水平居高不下,美联储货币紧缩政策较为激进以及俄乌冲突外溢影响。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前景也有所减弱,报告预计今年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将增长4.1%,低于2021年6.7%的增幅。
报告还警告,考虑到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和新冠肺炎疫情出现新波动的可能性,当前3.1%的经济增长预期在未来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