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展示 2021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文章来源:贸易谈判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1-07 浏览次数:365

2021年,我院有两名同学成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本期就请她们为大家分享一下学习经验和获奖感悟。让我们一同汲取榜样的力量,开启奋斗的青春吧!



01.

个人简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刘艳清,贸易谈判学院国际商务专业2019级学生,曾任院研究生会副主席,现任团支书。


论文发表情况:

在《中国西部》2021年第3期发表论文1篇,在《经济学》2021年第3期发表论文1篇。

竞赛获奖情况:

中国服务贸易研究奖”二等奖

商谈赢家杯”大学生商务谈判大赛二等奖

第五届全国高校商务英语竞赛”三等奖

第三届纽约国际588888线路检测中心贸易谈判学院经贸谈判比赛”一等奖

首届CATIC杯全国翻译大赛”二等奖

首届CATIC杯全国写作大赛”三等奖



参与课题情况:

参与学院老师主持的国家社科青年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3项。

参与志愿服务或实践活动情况:

在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和国家开发银行进行了专业实习;曾担任南京东路地铁站志愿者和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

获奖心得、经验分享:

在学习方面,研究生阶段的专业课程学习安排得十分紧凑,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研究生第一年的宝贵学习时间。我个人在研一的学期内都没有进行校外实习,因为我觉得“研究+生”这个组合明确了我们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学习,主要身份是学生。所以我们至少在研究生第一年要潜下心来学习好专业课程,跟随导师在自己的专业方向内做一些学术研究。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的绩点、学术成果最终反映在求职简历中也是极大的加分项,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挤压学习时间着急着投入到实习实践中。


在学术竞赛方面,我们应当抓住学校、学院给我们提供的宝贵平台和机会,去锻炼自己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我作为贸易谈判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的同学,多次参加了与学院和专业十分匹配的商务谈判比赛。参加比赛的收获不仅仅局限于荣誉上,实际上这些比赛极大的锻炼了我的口头表达和商务谈判能力,也正是这种能力让我能在秋招中比较轻松的应对各种单位各种类型的面试。所以,我觉得学弟学妹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长处或者自己想要弥补的短处,有针对性的参加一些比赛,为自己之后的职业目标打好基础。

在实习方面,我们必须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根据自身的定位及能力来进行选择,不要盲目跟从其他人的做法。如何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实习工作呢?首先要从上往下思考,看自己想做什么工作;其次从下往上考虑,看自己能做什么工作;最终二者会合,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的工作。那在找到目标后,如何实现目标,找到心仪的实习工作呢?首先,在简历制作的过程中,介绍自己的经历时,一定要把成绩量化、具体化,有作品的话一定要附上作品。其次,在面试阶段,我们要把每一次面试当作宝贵的实战机会,多经历、多积累经验,善于总结。在成功找到实习机会后,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实习工作内容和我们的心理预期有落差,但我觉得每一份实习至少应该坚持3个月以上,才能从中汲取比较重要的养分,因此,我们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能得过且过,而是要寻找机会,主动找leader要工作,同时要高质量的完成,展现出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

总的来说,每一个人都拥有探索的机遇与权利,有的人能够精准把握时机,有的人却失之交臂。希望学弟学妹在对自己的未来进行一定规划的基础上,珍视研究生阶段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宝贵经历,积极尝试,勇敢突破,不轻言放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走出舒适圈,塑造全新的自我。我一直坚信“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都是幸运的,有许多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可以遵循,但我们也不能随波逐流,要去尝试寻找独属于自己的路。坚定地往前走吧,朝着自己想要到达的远方,不要犹豫,也不要回头。

导师点评:刘艳清同学阳光开朗,积极向上。在研究生阶段始终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对待学习和科研踏实认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够出色完成各项学业及科研任务。在学习和生活中,刘艳清同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讨,具有坚强的思辨精神。能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积极参加学生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党团组织工作经验。在未来,希望刘艳清同学能够坚定目标,努力奋斗,不断超越自己!



张开翼,贸易谈判学院国际商务专业2019级学生。

论文发表情况:

已发表6篇期刊论文、辑刊论文及报纸(1篇待刊)。其中“RCEPCPTPP协定下中国服务业开放路径研究”刊登于《亚太经济》(CSSCI);“在RCEPCPTPP协定下加快中国服务业开放”刊登于《国际商报》;“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研究”刊登于《国际服务贸易评论》;“依托WTO规则对外投资模式与中国对外投资模式对比”刊登于《国际财经评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数字贸易禀赋与提升路径研究”刊登于《上海经济》等。

竞赛获奖情况:

参加4次学术论坛,获得5项学术竞赛奖项。

参加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第七届“中国服务经济与贸易论坛”(浙江杭州)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2020国际贸易争端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北京)

第十九届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年会(湖南长沙),会上投稿论文分别收录于《服务贸易评论》、《国际财经评论》等。

2021年上海“国际经贸治理中的国家安全与自由贸易”论坛征文一等奖;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服务贸易专业委员会专题征文二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征文评奖征文三等奖等。

参与课题情况:

参与4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及专报、书稿撰写。如以中国实践为基础的WTO投资改革研究(国家级)

制造业服务化对我国价值链升级的指标测度、形成机理及效应分析研究(国家级)

新冠疫情对现有国际经贸秩序冲击及上海落实三大任务的举措建议(省部级)等。

参与志愿服务或实践活动情况:

服务于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为期一年)及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暑期实习),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疫情期间义务献血、支援服务、辩论会、运动会等项目。

获奖心得、经验分享

科研道路崎岖坎坷是真,充满惊喜也是真。研究生与本科生阶段是有明显不同的,硕士期间是深入研究所学专业、锻炼良好科研能力的重要阶段。科研能力的提升是本科与硕士的重要区别,本科期间更加着重夯实专业基础,对所学专业领域有一个相对系统的认知,硕士期间侧重点则在于在已有基础之上进行有方向性的研究和一定程度的开拓。

就科研而言,对于很多跨考至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迈入科研的门槛看似会更高和更难,这也是阻止很多跨考学生在学术方面进一步深入的重要原因,但实际上,迈入科研的最大桎梏不在于专业基础,而在于个人在进行初期写作时付出的苦功是否足量,因此也希望师弟师妹们如果有志于科研或者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千万不要自己设限,找到一个方向,先去潜心尝试,不计成果地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科研并非难事,相反的,科研是研究生生涯的必经之路,这不应该是少数学生掌握的能力,而是所有研究生区分于本科阶段的重要一环。在科研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出扎实的学术思维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深入学习能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不论之后是否继续深造,这些能力均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不要畏惧科研,把它看作读研阶段的重要能力获取来源,带着求知热情不断努力,终有心愿达成的一天。

导师点评:

张开翼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在思想觉悟上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专业课程学习上,具有很强思辨及自我驱动力,学习成绩优异,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奖学金。在科研及论文写作方面,该生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行动力。对科研具有高度敏锐性,能够形成独立研究视角并产出成果;在参与多项课题的经历中,也逐步锻炼出将不同研究方向彼此融合、匹配、关联的能力,使其理论与实践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工作经历及竞赛参与中,有高度响应度与执行力,在完成基础工作的标准之上,善于深度挖掘问题根本在平时生活中,也展示出乐于助人、主动承担的良好品质,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及志愿者活动,有担当、有责任感。

漫漫征途 因奋斗而璀璨闪耀

让我们一起向未来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