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工党支部:初心铸魂 实干筑梦

文章来源:党委组织部(党校、机关党委)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13 浏览次数:199

法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工党支部自2019年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立项以来,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的领导与支持下,对标七个有力建设要求,强化政治功能、创新工作机制、打造育人品牌、增强决策咨询能力,以党建引领学科专业发展,做实做深党群互动、师生共建、支部联动,推动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在基层工作中唱好主角,成为学校品牌特色鲜明的标杆样板党支部之一。

 

 

一、强化政治功能,“两手抓两促进”,夯实理论基础

 

支部以政治建设为核心,规范基层组织生活,完善制度体系,从严教育管理师生党员,坚持“两手抓两促进”,一手抓教师党员发挥示范作用、狠促教风,一手抓学生党员做好模范带头、狠促学风,致力于将支部打造为红色前沿阵地。

支部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这个要点,深化政治理论学习。2020年以来,围绕四史学习教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等组织政治理论学习18次,提升教师党员政治素养;面向学院入党申请人开展四十年:风雨兼程,薪火相传主题讲座,讲述改革开放进程中党的智慧与魄力,培养学生爱国爱党之情;面向毕业生党员开展离校教育,鼓励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员身份,切实担负起使命责任;组织开展主题党日观摩活动,学四史、知校史、讲院史,汲取持续奋斗的精神力量。

 

 

二、创新工作机制,开拓共建资源,铸就坚强战斗堡垒

 

支部坚持“一核两化三提升”的思路,以政治功能为核心,以党支部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为基础,坚持提升组织力、提升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练好“基本功”。建立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书记联动机制,定期与校内外教工党支部开展专题交流和研讨,共同提升支部建设水平。创新“党建引领+价值引导”文化育人机制,推动专业发展,注重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着力把教师党支部建设成为促进新时代学校事业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构建“服务长宁”“服务泗泾”等校地共建机制,实现校地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互动、共同发展。在与长宁区虹桥街道涉外法律服务项目合作进程中,支部积极谋划、精心布局,形成了一套适应古北新区涉外法律服务的功能机制。  

 

 

三、落实立德树人,开设“温度”课堂,打造育人品牌

 

支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党建和思政育人紧密结合,成立“国际政治讲师团”,带领党员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和需求,打造五位一体的“温度”课堂,有效发挥支部在组织育人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打造“红色课堂”,邀请学校和学院领导、系领导及校外专家开设理论讲座,加强“四史”和校史教育,丰富政治内涵;

二是打造“精品课堂”,立足“小切口、大格局、正能量、易传播”的思路,制作《初心铸魂,实干筑梦》微党课视频,在学校庆祝建党99周年主题活动中进行展演;

三是打造“实践课堂”,结合社会实践,组织师生党员参加志愿服务、学生家访、社会实践带队指导,开展师生面对面等活动;

四是打造“人文课堂”,突出人文情怀,通过交流谈心、专题讨论、游学访问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是打造“时政课堂”,运用新媒体,及时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增强师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

 

 

四、发挥专业优势,增强决策咨询能力,服务国家战略

 

支部注重以党建引领学科专业建设,以信念引领科研创新,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构建“教学-实践-科研-育人”一体化机制,把支部打造为“科研型党支部”。支部不断优化国际关系专业课程建设方案,广泛搭建科研平台,尤其注重发挥每一个教师的研究专长,推进科研人才梯队建设,通过结对帮扶、以老带新,发挥知名学者对青年科研人员的传帮带作用,帮助更多有科研潜力的年轻学者投身科学研究工作。

2019年以来,支部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能力全面提升,詹德斌、郭学堂、王瑞领、王金强等党员教师共计向中共中央办公厅报送决策咨询报告30余篇,多次获批示,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贡献智慧与力量。

 

 

 

 

新时代新使命,新成绩新起点。支部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政治功能,围绕中心,发挥优势,不负时代,再创辉煌。